Search


【小孩一直燒不停可能是得了心臟病?!---認識川崎病】 (下)
文 / 賴俊...

  • Share this:


【小孩一直燒不停可能是得了心臟病?!---認識川崎病】 (下)
文 / 賴俊維 東元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

若滿足診斷的條件,並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疾病就可以診斷為川崎病。由此可知,川崎病是一種急性全身發炎性疾病,而之所以要特別小心的原因就是它會引發心臟冠狀動脈的併發症。正常的心臟需要健康的冠狀動脈不斷地提供氧氣和營養,然而川崎病患者的冠狀動脈血管內膜會有發炎反應,造成冠狀動脈腫脹,甚至出現冠狀動脈血管瘤。如果病患持續高燒發炎十天以上,就容易引發巨大冠狀動脈血管瘤。

約有15-20%的川崎病患者會引發冠狀動脈血管瘤。其中約5%為巨大冠狀動脈血管瘤,它們幾乎不會消失,並且容易造成血栓、鈣化、動脈狹窄和心肌梗塞;約有1-2%病患因此在病發後一個星期內死亡。另外川崎病也可能會引起心肌炎和心包膜炎,而這些症狀都需要用「心臟超音波檢查」來診斷。

在台灣,川崎病的發生率為每年每十萬個孩童中,約有64個孩童會罹患此病。此病好發於五歲以下小孩,男生多於女生,比例約為1.3:1。發生的季節不一定,但四到六月較多。川崎病的病因目前醫學界仍未有定論,多半認為可能和病毒感染以及自體免疫有關。

為了避免嚴重的心臟併發症,川崎病在確定診斷之後就要馬上開始治療。目前醫學界的治療方案是在急性期合併使用靜脈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IVIG)與高劑量的阿斯匹靈(Aspirin),可以有效降低冠狀動脈病變的機率,並減少血栓形成。若曾經有發生冠狀動脈血管擴張或病變,在燒退之後的恢復期則仍需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6-8週,直到冠狀動脈回復正常。極少數的川崎病個案在恢復之後還有可能再復發。另外還要注意,如果患有蠶豆症的小孩服用阿斯匹靈可能會引發溶血,一定要通知醫生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罹患川崎病的小孩,如果合併有冠狀動脈病變,長大以後病變的冠狀動脈可能產生狹窄或血栓,進而造成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等嚴重心臟病!所以川崎病患者在恢復之後,一定要長期按時回門診追蹤檢查。一般來說,康復之後可以參加各種正常的運動。但如果發現有冠狀動脈病變,則必須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和限制激烈的運動,同時也要將醫生的建議告知學校老師幫忙注意。

目前在台灣的孩童之間,川崎病已經相當常見,如果您的小孩子持續高燒不退,一定要來醫院做詳細檢查,儘早治療喔!

(上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a.9267952373314…/1066684400009222


Tags:

About author
專長治療: 胸痛、心悸、心律不整、心雜音、發燒、咽喉炎、氣喘、過敏、肺炎、細支氣管炎、腸胃炎、便秘、腹痛、新生兒黃疸、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鼻竇炎、兒童健康檢查及發展評估、兒童預防疫苗接種與諮詢等。
新竹縣東元綜合醫院 專任兒童心臟科主任 專長:一般兒科疾病、先天性心臟病、 心臟超音波檢查術、兒童心導管術、 兒童急重症加護醫學。
View all posts